家扶進駐蒙古20年 扶助1.1萬童

分享本文


Otgonchimeg與兩個兒子入住家扶村生活,她努力工作存錢,為出村自立做準備。記者葉冠妤/攝影

世界最年輕城市、也是最寒冷首都的國烏蘭巴托,市中心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卻有逾半數家庭住不起房,只能在市郊就地搭建蒙古包,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大樓外圈,被破舊矮屋、蒙古包層層包圍,形成特殊城市景觀。在這裡,有廿年前設立的第一個海外直接服務據點,更在近郊蓋了一座「家扶村」,為貧困家庭搭起遮風避雨的家。

蒙古國全國加起來三六○萬人,據烏蘭巴托市統計局去年資料,烏蘭巴托市共四十一萬一四二○戶家庭,但五成二、約廿一萬二○○八戶家庭,都住在基礎建設不齊全的市郊蒙古包區。

為解決居住問題,蒙古二○○七年於烏蘭巴托市郊打造「家扶村」,直到二○一九年設置了二十四個蒙古包區,逐步完成供水站、電力設備、活動中心、現代廁所及浴室、戶外籃球場等,村民不必動輒步行數公裏取水,在戶外簡陋隔間如廁、洗澡,十七年來,家扶村協助一○五戶家庭自立,近年因限縮資格,目前僅七戶住民。

Otgonchimeg帶著兩個兒子入村,此前投靠親友,十三人擠在一頂蒙古包生活。現在她在家扶村負責清潔工作,她每月努力攢錢儲蓄,盼望出村後,有能力買地,搭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蒙古家扶中心代表黃朱偉說,家扶村提供全新蒙古包跟家具,家庭可直接入住,也開辦家長職業技能培力班、孩童的課輔班與才藝班,二○二一年更進一步開放讓社區居民使用公共空間。

此外,家扶也提供經濟扶助、學用品、食物包、大專獎助學金,讓家庭維持基本生活、兒童穩定就學、營養改善。黃朱偉說,光靠資助無法翻轉貧窮,因此家扶首重教育學習,今年延伸至其他省份,定期送課外讀物。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今年適逢蒙古家扶成立廿周年,迄今扶助逾一點一萬名兒童、三千多戶家庭。從認養蒙古童、發放扶助金,二○○七年起推動社區服務,也陸續在水資源匱乏的小區興建三十一座供水站。透過不同方案改善居住環境、用水、醫療、教育等。未來將擴大服務範圍,慢慢擴展至外省。


標題:家扶進駐蒙古20年 扶助1.1萬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