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這事兒挺有意思,荷蘭之前高調“接管”了中資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本來以為能拿捏住籌碼,結果沒倆月,安世中國直接宣布恢復供貨了,更關鍵的是,以後國內客戶買芯片,必須用人民幣結算。
這一下,荷蘭那邊徹底慌了神,之前接管的安世總部,反倒成了沒多少用的“擺設”。
還記得之前安世剛被接管時,美荷那邊還搞了個“50%穿透規則”,想從供應鏈上卡脖子,現在看來,這招沒起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把自己逼到了尷尬境地。
![]()
荷蘭一開始的操作就有點想當然,他們經濟大臣卡雷曼斯主動找中方通話,全程沒提道歉,也沒認自己“接管”安世的錯,反倒覺得安世就該是荷蘭的產業,還想讓中方在安世和稀土限制上讓步。
中方直接給了“不妥協、不豁免、不談判”的答复,意思很明確,先把安世被“接管”的事兒妥善解決了再說。
卡雷曼斯碰了一鼻子灰,按說該好好反思下,結果荷蘭不僅沒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誣陷安世中國供應的半導體不符合技術規範。
![]()
本來想靠這種手段攪黃安世中國的生意,沒成想中方直接來了個更硬的反制,恢復供貨,還把結算貨幣從用了好幾年的美元改成了人民幣。
這步棋走得挺妙,之前安世全球業務幾乎都用美元結算,這次在國內市場改人民幣,一方面能降低客戶的外匯波動成本,另一方面也說明安世中國對總部的依賴越來越弱,徹底切割的架勢已經擺出來了。
東莞工廠是關鍵,荷蘭接管的安世成了“空架子”
![]()
荷蘭之所以慌,核心還是沒抓著安世的產能命脈。
安世荷蘭70%的產能都來自中國東莞工廠,要是沒有東莞工廠提供的半導體,荷蘭搶過去的安世,說白了就是個空殼子,連正經產品都造不出來。
之前聞泰2019年花340億收購安世的時候,看中的就是它的基礎半導體器件產能,現在這些核心產能還在中方手裡,荷蘭拿個總部有啥用?
更讓荷蘭頭疼的是稅收問題,安世近五年給荷蘭貢獻了1.3億歐元的稅,這裡面不少都和安世中國的業務掛鉤。
![]()
要是安世中國徹底切割,荷蘭半導體行業的稅收肯定得受影響,而且還會失去和阿斯麥協同供應歐美的伙伴。
搞不清荷蘭當初接管的時候,有沒有算過這筆賬,現在怕是後悔都來不及了。
安世中國也沒閒著,10月23日直接發了中英文版的《致客戶信》,把荷蘭管理層干擾經營、散佈不實信息的事兒全抖了出來,還說要依法維權。
這封信用處不小,既能穩定客戶信心,也能讓外界看清荷蘭的真實操作。
![]()
畢竟客戶買芯片,最看重的就是合規性和穩定性,荷蘭那邊瞎質疑,只會把客戶往安世中國這邊推。
現在最難受的其實是歐美車企,之前荷蘭接管安世後就限制了芯片出口,可這些車企離了安世的車規級芯片根本沒法生產。
德國大眾的高爾夫都因為缺芯停產了,美國通用也說,再斷供下個月就得全線停產。
車企現在就倆選擇,要么等著荷蘭總部恢復供貨,要么找安世中國買,但得用人民幣結算。
![]()
只要想正常生產,選哪個答案都很清楚。
這次安世事件也給全球芯片供應鏈提了個醒,之前的全球化佈局雖然成本低,但風險也大,現在區域化佈局反而成了趨勢。
安世中國能這麼硬氣,就是因為掌握了國內市場和核心產能,這也給其他中資芯片企業指了條路,把核心環節抓在自己手裡,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荷蘭現在其實就一條路可走,把安世還給中企,再好好道歉認錯。
![]()
中方一直都是這個態度,想打就奉陪到底,想談就敞開大門,就看荷蘭能不能認清現實了。
荷蘭當初要是沒搞“接管”這齣,安世還能繼續給荷蘭貢獻稅收和產業價值,現在鬧到這個地步,純屬自找的。
這次博弈之後,中國在半導體貿易中的話語權又多了幾分,以後想再用老辦法卡中資企業的脖子,怕是沒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