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的最新表態:九二共識就是“各表”,希望大陸軍機不要繞台

國民黨新任黨魁鄭麗文距離正式上任只剩下最後的一天,可是就在她即將接手藍營的時候,卻再次發表了讓人震驚的言論。

要知道,在大選期間,她所說的當選後要去日本拜訪日本極右翼高市早苗的時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公憤。

而隨後,她說出堅持“92共識”,反對“台獨”,訪問大陸等,又讓大部分人對她的態度再次改觀。

但在當前,她再一次轉變自己的話語,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履職前夕的三重回應

作為即將執掌國民黨的核心人物,鄭麗文此次專訪聚焦外界三大關切,回應內容呈現出鮮明的務實與模糊交織的特點。針對2028 年藍營參選資格的提問,她明確表示自身從未有過相關規劃,同時指出藍營內部不乏具有較高呼聲的政治人物,包括台中市市長盧秀艷、立法部門的韓國瑜以及台北市市長蔣万安等。

這一回應既迴避了內部權力競爭的敏感話題,也間接展現了藍營內部人才儲備的現狀,傳遞出專注當下履職而非長遠選舉的姿態。

關於外界流傳的“明年3 月29 日訪陸” 傳聞,鄭麗文給出了否定性回應。她強調訪陸事宜並無明確時間表,且並非個人單方面可以決定。同時,她坦言自己過往極少前往大陸,與大陸方面缺乏足夠了解與熟悉度,這一表述既解釋了訪陸計劃尚未提上日程的原因,也暗示了未來兩岸溝通可能面臨的基礎障礙。

此次專訪的核心焦點集中在兩岸議題上。作為國民黨核心立場之一的“九二共識”,在鄭麗文的解讀中呈現出獨特視角。

她認為“九二共識” 是兩岸對話溝通的“消極政治基礎”,僅能為雙方提供交流平台,而在推動兩岸關係向更深層次發展方面,仍需進一步努力。更引人關注的是,她將“九二共識” 理解為“大陸講他的,台島講我們的”,這一表述被外界解讀為延續了藍營內部部分人主張的“一中各表” 立場。

在兩岸統一議題上,鄭麗文並未給出明確的推進路徑。她提到,台灣地區民眾對綠營的“抗中牌” 普遍存在反感,但這並不等同於對兩岸和平統一的直接支持。同時,她明確表示,若未來藍營執政且有機會與大陸高層會面,將提議大陸停止軍機繞台行動,這一訴求成為其兩岸政策主張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綠營及兩岸局勢的獨特解讀

鄭麗文此次表態中,最具爭議性的內容集中在對綠營核心人物的評價與兩岸局勢成因的解讀上。她在專訪中提到,若賴清德能夠接受“九二共識” 並推動下架綠營“台獨” 黨綱,兩岸關係有望得到改善,和平局面也能隨之到來。這一表述被外界視為對“台獨” 傾向明顯的賴清德的變相“開脫”。

進一步分析兩岸局勢時,鄭麗文將賴清德被美方視為“麻煩製造者” 的原因,歸結為其對美方的配合,而非其“台獨” 立場本身。她認為,當前存在將兩岸關係緊張的責任完全歸咎於賴清德及綠營的傾向,這種做法並不全面。同時,她強調台灣不應淪為“大國對弈” 的犧牲品,也不應成為麻煩的製造者,並認為賴清德並無主動讓台灣陷入困境的惡意。

這一系列表述與大陸方面對“台獨” 分裂勢力的定性形成明顯差異,也與藍營內部部分強硬反“台獨” 的立場有所區別。

對於兩岸關係當前存在的分歧與緊張態勢,鄭麗文將其歸因於兩岸長期隔絕所形成的深層差異。她認為,這種分歧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彌合,需要通過持續努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創造和解協作的可能。她同時表態,不希望兩岸關係向仇視對立甚至戰爭的方向發展,展現出維護兩岸和平的基本立場,但未提及“台獨” 分裂行徑是導致兩岸關係緊張的核心癥結。

“九二共識” 的解讀分歧

“九二共識” 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其核心意涵的解讀始終是兩岸社會關注的焦點。鄭麗文將其定義為“消極政治基礎”,並強調“各表” 的屬性,這與大陸方面的解讀存在明顯差異。

大陸始終明確,“九二共識” 的核心意涵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一共識是兩岸開展對話協商、實現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並非僅為“各說各話” 的模糊框架。

從歷史背景來看,“九二共識” 的形成源於兩岸雙方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認同,其誕生過程凝聚了兩岸同胞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共同意願。在過往實踐中,這一共識為兩岸三通、經貿合作、人員往來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推動兩岸關係迎來了一段和平發展的黃金時期。

鄭麗文將其定位為“消極基礎”,忽視了其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也引發了外界對國民黨兩岸政策核心方向的重新審視。

值得注意的是,鄭麗文此前曾表態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此次對“九二共識” 的解讀雖未脫離這一基本框架,但“消極基礎” 的定性和對“各表” 的強調,使其立場更趨模糊。這種表述既反映了藍營內部在兩岸政策上的傳統分歧,也折射出當前台灣地區政治環境下,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尋求平衡的艱難處境。

主權與安全的視角差異

鄭麗文提出的“希望大陸停止軍機繞台” 的訴求,成為此次表態的另一大焦點。從大陸方面的立場來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陸軍機在台海空域開展巡邏飛行,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當合法行為,符合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通行慣例。

近年來,隨著“台獨” 分裂勢力活動的加劇和外部勢力干涉的增多,大陸加強台海空域管控,本質上是應對安全威脅、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必要舉措。

在台灣地區,部分政治人物將大陸軍機繞台解讀為“軍事施壓”,這一認知忽略了問題的本質。事實上,台海局勢緊張的根源在於“台獨” 分裂勢力的倒行逆施和外部勢力的插手干預。

大陸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的基本方針,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允許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軍機繞台的頻次與範圍,與“台獨” 分裂勢力的挑釁行為直接相關,是維護國家主權的必要回應。

鄭麗文的這一訴求,延續了部分台灣政治人物的傳統表述,卻未提及對外部勢力干涉台海事務的反對。當前,美軍機頻繁出現在台海周邊空域,成為影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外部因素。在這一背景下,僅要求大陸停止軍機繞台,而迴避外部勢力干涉的核心問題,顯然難以從根本上緩解台海局勢的緊張態勢。

兩岸關係的未來

鄭麗文在專訪中提到,兩岸隔絕時間長久,歧異嚴重,需要通過努力化解分歧、創造協作可能。這一表述反映了對兩岸關係複雜性的認知,但在如何化解分歧、向何方向發展的問題上,其立場仍顯模糊。她主張“兩岸強強聯手”,憧憬復刻馬英九時期的兩岸和樂局面,卻對兩岸統一這一終極目標避而不談,形成了“承認一中、懸置統一” 的獨特姿態。

從台灣地區的民意來看,相關調查顯示,超過六成民眾對綠營的兩岸政策表示不滿,高達八十八percent 的民眾期盼兩岸恢復交流。這一民意基礎為藍營推動兩岸關係改善提供了有利條件,但鄭麗文的表態既回應了民眾對和平交流的訴求,又迴避了統一這一核心議題,這種平衡策略能否獲得廣泛支持,仍有待觀察。

大陸方面始終明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核心目標是實現國家統一。任何迴避統一、模糊立場的做法,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兩岸關係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國台辦此前已對鄭麗文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 的表態作出回應,但若其堅持將“九二共識” 僅解讀為“各表”,並迴避統一議題,無疑將影響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