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自主研製的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在山東東營成功併網發電,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風機安裝完成。中國海上風電接連刷新世界紀錄,加速挺進深遠海!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10月2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在山東東營成功併網發電。這個海上風電機組,輪轂中心高度相當於50多層居民樓,設計葉輪直徑超過310米,掃風面積超過10個半標準足球場,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的海上風電機組,並且實現全國產化設計製造。
風機滿負荷運行時,風輪每旋轉一周即可產生62度清潔電能。機組是針對中高風速海域量身定製,經過測算,在年平均風速10米/秒的條件下,單台機組年發電量可達1億度,足以滿足5.5萬戶普通家庭全年用電需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3萬餘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萬餘噸,為我國能源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
全球首台!“三峽領航號”
近日,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風電成套系統示範應用工程項目——“三峽領航號”,在廣西完成一體化組裝。這是目前全球已完成組裝的單機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風電系統裝備,標誌着我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業向深遠海再邁一步。
“三峽領航號”主要由16兆瓦超大容量風機、半潛式浮體平台和系泊系統組成。相較於傳統的固定式風機,這颱風機安裝在一個排水量達2.41萬噸的半潛式浮體平台上,相當於一台輕型航母的排水量,按照可抵禦17級颱風設計。項目團隊在國內首次研發應用包括動態壓載系統、新型系泊系統、66千伏動態海纜等多項新技術、新材料。
“三峽領航號”將安裝在離岸70公里、水深超50米的廣東海域。投產後,預計每年可以發出4465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2.4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
我國海上風電裝機量全球佔比過半
相比陸上,我國海上風能資源更豐富。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依託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等地的全產業鏈布局,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加速從近海開發向深遠海邁進。
目前,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等地都已經形成了大容量風電機組部件供應產業鏈和產業園,覆蓋從葉片、齒輪箱、主軸承等核心部件研發,到整機集成、運維服務的全環節。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升規模化製造效率、推動關鍵技術國產化,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經濟性競爭力顯著增強,推動我國海上風電挺進深遠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4420萬千瓦,佔全球海上風電總裝機量的一半以上。隨着大容量機組推廣與深遠海項目落地,預計到2030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將達到1.5億千瓦,海上風電發電量佔東部沿海地區用電量比重將達到約10%。
從刷新兩項世界紀錄的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機
到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風機
中國海上風電完成接連突破
持續釋放深藍動能
為我國能源轉型
注入源源不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