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捉雞理論”,你的命運會變好

在大白天,要在野外把一隻雞捉住,是很難的。

有人想了一個辦法,把一片樹葉做成漏斗形狀,立馬放一些飯粒,吸引雞來吃。

雞一啄飯粒,樹葉漏斗就罩住了雞的眼睛。這時候,雞失去了方向,很容易被捉。

奇怪的是,雞意識到了自己要被捉,卻還要吃飯粒。

雞別捉之後,命運肯定是悲催的,等待宰殺。

讀懂“捉雞理論”,你的命運會變好 -

(此圖來源於網絡)

人也是一樣,捨不得吃的、穿的、用的,最終被貪婪的心,害了自己。

一大批命苦的人,被慾望蒙住了雙眼。

在《封神演義》中,申公豹從小就有修仙的夢,天資聰穎。

他到昆崙山,成為了元始天尊的弟子。

經過勤學苦練,他也有了很強的本領,比方說,移山填海,騎龍等。還有了一門幻術——頭顱和身體分開,三個時辰之後,再重新接起來。

武王討伐商紂王期間,姜子牙受到了重用,而是申公豹沒有,這很氣憤。

申公豹利用自己的幻術,迷惑姜子牙,讓其放棄討伐商紂王。南極仙翁趁機會,讓仙鶴把申公豹的頭帶走了。

要不是姜子牙求情,申公豹一命嗚呼。

後來,申公豹鼓動金鰲島道人、雲霄三姐妹等,一起反對姜子牙、武王,保護野蠻的商紂王。引起了大家的公憤。

元始天尊也憤怒了,命黃巾力士將申公豹的肉身填堵北海之眼。

申公豹一直被“成仙、成名”等慾望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最終被唾棄。想來,努力的方向都錯了,還談什麼成功?

寓言家伊索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愛情的慾望,毀掉夫妻關係,家庭幸福。

《三十而已》中的許幻山,在妻子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成為了許總,有了自己的公司。

但是他卻轉身愛上了林有有。婚姻破裂了,他的公司也破產了。

畢竟,夫妻一起打造的公司,失去了妻子的半壁江山,還有什麼奔頭?

家庭是容不下沙子的。錯誤的情感,如沙子,掉進眼睛裡,後果多嚴重?

金錢的慾望,毀掉了本有的幸福。

太多的人,擁有存款四五十萬,卻不覺得自己有錢,還覺得自己是窮人。畢竟,更有錢的人,比比皆是。要百萬才可以買到的東西,也多去了。

為了有更多錢,就去使勁折騰,投資,結果打水漂。惡果來了。

地位的慾望,讓一個五六十歲的人,還以為自己年輕。

風水輪流轉,沒有人可以一直在高位。若你不讓位,那就被人討嫌,你還遲早要退休。

壽命的慾望,帶來各種瞎折騰,生命消耗很大。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句話,足矣告誡後人。

比起慾望本身,扔不掉慾望,更可怕。這就像一隻雞,帶上了眼罩之後的生活。

讀懂“捉雞理論”,你的命運會變好 -

“我不要了”,命運頓時就好起來。

哲學家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作家梭羅,有了一定的名氣之後,就去了瓦爾登湖,一心要放下名利,過簡單的生活。

他意識到,一個人有了生活必需品之後,就不要多少東西了。

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書《瓦爾登湖》。書賣得大火,他的名氣更高了。

李叔同,前半生努力讀書,留學,還成為了一個老師,著名書畫家,雕刻師,音樂家,話劇演員。

後半生,他出家了,過極簡的生活。就是外出講課,也拒絕見達官貴人。

有人評價:“李叔同是一個活得像人的人。”

人最難的,不是從清靜到熱鬧,而是從熱鬧到清靜。

正如周國平說的:“人生的最低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回歸平凡的簡單。”

當一個人可以控制慾望,懂得捨去的時候,命運反而會好起來。

漢代的某一年,過年前,皇帝把一群羊分給大臣。大家都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選擇,都想要肥羊。

一個博士走出來,把最瘦小的羊遷走了。

皇帝見狀,給他一個封號“瘦羊博士”,並且對他大加讚賞。

有大智慧的人,都明白——舍就是得。

雞捨去了飯粒,就得到了生命的自由,來日方長,自己可以隨時找吃的。

人捨去了慾望,就如釋重負,從而可以輕裝上陣,走得更遠一些。

心靈捨去了繁雜,就清靜了,然後拿起書,可以認真讀,學業有成是必然的。

家庭捨去了多餘的感情,那夫妻會很恩愛,孩子也會獨自成長,在各自安好的格局裡,又輕鬆協作。

工作捨去了獎勵的奢望,就能夠踏實幹。有獎勵是意外,沒有獎勵也坦然。

壽命也自然了,生老病死都無懼無畏,真是心中無事,身上無病。

讀懂“捉雞理論”,你的命運會變好 -

享利·凡·戴克說過:“要對生命感到喜悅,因為它給了你去愛的機會,去工作,去玩樂,並用能仰頭看星星的機會。”

很多人命運痛苦,不是因為缺衣少食,而是沒有停下來,抬頭看看星空,欣賞夕陽西下。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金錢和人情里。

人這一生,真沒有必要被“慾望”的無形之手,捉住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