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英德:大數據賦能刑執監督走向“全面有效覆蓋”

【來源:廣東檢察】

清遠英德:大數據賦能刑執監督走向“全面有效覆蓋” -

檢察日報》2025年11月14日第10版

近年來,清遠英德市人民檢察院不斷推進檢察工作理念現代化,緊扣刑事執行檢察核心任務,堅持“派駐+巡迴+科技”監督機制,積極探索大數據與刑事執行檢察業務的深度融合路徑,有力推動刑事執行檢察監督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深化。

清遠英德:大數據賦能刑執監督走向“全面有效覆蓋” -

今年10月,英德市檢察院幹警運用法醫智能知識庫核查看守所就醫人員病情,並向英德市人民醫院醫生諮詢相關情況。

向內修:賦能提效,淬鍊辦案“硬能力”

一是將大數據法律監督融合到文件學習中。在組織學習“兩高兩部”去年底印發的《關於規範判處監禁刑罰罪犯交付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時,除學習《意見》本身外,將《意見》所涉及的檢察監督要點進行梳理,通過理清監督思路、明確數據來源和運算規則、調查核實方法等,融合運用大數據輔助辦案方法,提升刑事執行檢察監督能力。

二是積極開展大數據輔助辦案研討。英德市檢察院將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應用作為研討的重要內容,按照每月兩期的部門研討學習要求,確立每期學習重點,注重辦案實操,各崗位人員結合自身工作,分享運用大數據輔助辦案的方法和心得,詳細演示從數據收集、數據清洗、數據運算得出案件線索並開展調查核實的過程,將監督辦案的新方法傳授給每名執檢幹警,促進提升執檢幹警整體辦案能力。

三是探索應用專業知識庫增強監督專業性。針對執檢幹警醫學知識不足的問題,英德市檢察院積極探索應用法醫知識庫,對暫予監外執行人員進行病情評估,並對看守所收押人員的病情進行研判。今年以來,該院共利用法醫知識庫輔助審查病情判斷9人次,進一步補強了執檢幹警醫學知識不足,有效增強了監督專業性。

向融通:構建數據池,築牢監督“數字基”

結構化數據是運算應用的基礎,英德市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堅持從三個方向進行數據收集。

執行數據結構化自動化處理。該院專門設立執行文書接收崗位,對每年接收的刑事執行法律文書進行數據結構化處理,通過分類、掃描、批量化識別等處理方式,提取執行文書上的罪犯姓名、文號、判決時間、刑期等關鍵執行數據,進而整理成結構化表格,極大提高了信息提取效率和精準度,為後續數據分析與應用奠定了基礎。

申請獲取檢察業務應用系統2.0內部數據。該院通過申請導出檢察業務應用系統2.0中的犯罪嫌疑人姓名、身份信息、強制措施、判決生效日期、判決罪名、刑期、財產性判項等關鍵字段數據,為執行監督提供基礎數據。

調取收集外部數據。針對監督重點,該院從看守所調取收押人員的入所時間、出所時間、刑期、關押期限等數據;從社區矯正機構調取緩刑考驗期起止日期、報到日期、解矯日期等數據;從法院調取被執行人姓名、身份證號、案號、立案日期、執行情況等財產性判項執行情況。檢察幹警通過將調取的數據進行整合比對,構建執檢融通數據池,為數據應用奠定基礎。

向縱深:精準監督,織密線索“發現網”

英德市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對匯聚的數據進行深度清洗、關聯分析和比對碰撞,利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對海量數據進行“地毯式”掃描,自動識別異常模式,批量發現監督線索。通過運用這一方式,刑執監督精準度和穿透力顯著增強,新手段監督辦案貢獻率大幅提升。

常態化追蹤監督刑罰交付執行情況。該院充分發揮駐所檢察優勢,定期將結構化處理後的罪犯執行信息與看守所入所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名冊進行比對,持續跟進每名罪犯的交付執行監督情況。今年以來,該院共監督公安機關收監審前未羈押罪犯3名,監督漏管社區矯正對象1名,相關應用案例被收錄在《數智賦能檢察工作案事例全解》一書中。

針對看守所羈押期限進行分析。該院利用大數據模型對看守所在押人員數據進行清洗篩查,分析在押人員羈押期限,拆解在押人員的訴訟階段、羈押時限、羈押期限等關鍵要素。大數據模型會自動提示羈押期限異常記錄,再對應開展調查核實,極大地提高了線索發現和成案效率。

核查法院刑期計算。以個案為切入點,該院對調取的社區矯正對象名冊和看守所近3萬條執行數據進行處理,輸入刑期計算公式,實現批量核查刑期的起止時間和先行羈押時長。經核查,檢察幹警發現多條刑期計算錯誤線索。經過調查核實,該院制發糾正違法檢察建議,精準糾正了法院錯誤適用刑期計算規則及遺漏折抵刑期的問題,維護了罪犯的合法權益,取得了良好的辦案效果。

來源:檢察日報、英德檢察

責任編輯:梁誠 編輯:陳曉燕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