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產大G” 到月銷1 輛!北汽這款車到底輸在哪?
“10 月份只賣出去1 輛!” 北京越野BJ80 的最新銷量數據一曝光,車圈瞬間炸了鍋。要知道,這款頂著“國產大G” 頭銜的硬派越野車,當年亮相時靠著方盒子造型、軍工背景圈粉無數,如今卻淪落到“三位數庫存堆成山,單月銷量湊不齊兩位數” 的境地。
網友的疑問直擊要害:“非承載車身、四驅鎖止這些硬配置都在,是國人不懂車嗎?” 可翻完10 月硬派SUV 銷量榜更扎心:方程豹豹5 賣了6026 輛,坦克500 Hi4-T 賣了4001 輛,連哈弗H9 都衝進前五。一邊是競品的“產銷兩旺”,一邊是BJ80 的“無人問津”,這場差距早已不是“識貨與否” 能解釋的。
![]()
一、先別急著罵:BJ80 真的一無是處?
平心而論,BJ80 的“硬底子” 確實曾打動過一批消費者。非承載式車身搭配分時四驅系統,再加上後橋差速鎖,讓它在交叉軸、砲彈坑等複雜路況下能穩住陣腳。 2.3T 渦輪增壓和3.0T V6 兩款發動機,最大功率分別達231 馬力和280 馬力,動力儲備應付越野場景綽綽有餘。
最出圈的還是它的外觀—— 方方正正的輪廓、隆起的輪眉、外掛式備胎,遠遠看去和百萬級的奔馳G 級有七分相似。對於預算有限卻有“軍車情懷” 的玩家來說,早年的BJ80 確實是“花小錢辦大事” 的選擇,甚至一度成為越野改裝圈的熱門車型。
![]()
二、賣不動的三大死穴:定價、技術、品牌全踩坑
1. 定價太“自信”:30 萬級市場撞碎“性價比”
BJ80 29.49 萬- 39.80 萬的指導價,直接闖進了國產硬派越野的“主戰場”,但產品力卻撐不起這個價格。方程豹豹5 去年降價5 萬後起步價僅23.98 萬,還帶著DMO 混動系統—— 市區油耗比BJ80 低一半,低速越野更安靜,智能化配置能連手機車機無縫銜接。
更尷尬的是“向上比不過,向下沒優勢”:加幾萬能摸到寶馬X3、奧迪Q5L 的入門版,減幾萬能拿下配置更全的坦克400 Hi4-T。有網友算過一筆賬:BJ80 市區油耗輕鬆突破15L/100km,一年開2 萬公里油費比豹5 多花近萬元,“花豪華車的錢,享老年代步車的配置,谁愿意當冤大頭?”
![]()
2. 技術太“陳舊”:十年不變的平台扛不住新需求
BJ80 的核心平台源自多年前的老舊技術,雖然可靠性有口皆碑,卻早已跟不上市場節奏。 2025 年還有車主投訴:“開了兩年發動機突然熄火,換完新機又頻繁高溫,4S 店修了三次都沒解決”。而同級的坦克500 Hi4-T 已經用上3.0T V6+9AT 組合,換擋平順性提升40%,還能兼容輕度混動模式。
智能化更是“重災區”:中控屏像“老年機”,導航需要連手機支架,語音控制只能調音量,連最基礎的CarPlay 都得選裝。現在的消費者買硬派越野,既要能爬野山,也要能在市區通勤時用語音開空調、查路況,BJ80 這種“偏科生” 自然被拋棄。
![]()
3. 品牌太“薄弱”:軍工情懷撐不起高端溢價
北京越野的軍工背景確實是加分項,但在民用高端市場,品牌溢價能力遠不如長城、比亞迪。數據顯示,2024 年1-11 月BJ80 總銷量才109 輛,而坦克300 單月就能賣5000 多輛。消費者的心態很現實:“同樣30 萬,坦克有成熟的售後網絡,方程豹有比亞迪的技術背書,北汽除了’老資歷’還有啥?”
更致命的是“降價也救不了”。有經銷商透露,BJ80 最多只能降5000 元,再降就虧本—— 老舊平台的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根本沒有降價空間。這種“高定價+ 低優惠” 的組合,徹底把潛在客戶推給了競品。
![]()
三、真不是國人不識貨:市場早已用腳投票
“國人不懂車” 的說法,在今天的汽車市場裡根本站不住腳。現在的消費者買車前會翻遍懂車帝、汽車之家的評測,對比38 號、區長的實測視頻,甚至會加入車主群問真實油耗和故障反饋。信息透明的時代,一款車值不值錢,大家心裡都有桿秤。
BJ80 的失敗,本質是“產品力與價格的嚴重錯配”。消費者不是不買硬派越野——10 月方盒子SUV 市場有兩款車銷量破萬,坦克、哈弗等品牌的車型都賣得不錯;也不是不買單軍工情懷——BJ40 增程版靠著相似基因,月銷能維持在5000 輛以上。他們只是不願為“過時的技術、落後的體驗” 支付溢價。
![]()
四、給國產車的三大警示:別再靠情懷“躺平”
BJ80 的慘淡銷量,給所有傳統車企敲了警鐘:
1. 情懷當不了“遮羞布”
消費者會為軍工基因、經典設計買單,但前提是產品得跟上時代。 BJ80 守著十年前的平台吃老本,就像“拿著功能機跟智能手機拼市場”,失敗是必然。
2. 定價要懂“供需邏輯”
高端化不是“喊口號漲價”,而是“用技術撐起價格”。坦克500 敢賣30 萬,是因為有自研發動機和混動系統;方程豹能熱銷,是因為降價後性價比凸顯,BJ80 恰恰搞反了因果。
3. 迭代別等“被淘汰”
現在的汽車市場“三個月一小更,半年一大改”,BJ80 卻多年不升級核心技術。北汽已經啟動BJ81 項目,主打“戰術方盒子” 概念,要是還不解決智能化、油耗問題,恐怕只會重蹈覆轍。
結語:國產越野的戰場,早不是“有硬派就夠了”
從月銷過百到單月1 輛,BJ80 的滑落是傳統車企轉型滯後的縮影。在新能源、智能化的浪潮下,硬派越野早已不是“能爬坑就行”,而是要兼顧舒適、省油、智能等綜合體驗。
北汽的軍工底蘊不該被浪費,但情懷終究要落地到產品上。就像網友說的:“我們願意支持國產,但國產也要對得起這份支持。” 希望BJ81 能真正“全面升級”,而不是換湯不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