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蘇聯在中東的那些事,得從二戰後那段亂糟糟的時期開始講。那時候,中東各國政權換來換去,蘇聯總想著插一手,覺得這是擴大影響的好機會。
拿埃及來說,1952年軍官們把國王趕下台,建起共和製,蘇聯立馬跳出來,提供武器和援助,幫助他們擺脫英國的控制。 1955年,蘇聯給埃及送去大批坦克和飛機,幫著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那場危機中頂住英法以色列的聯手進攻。
蘇聯還派技術員去培訓埃及軍隊,甚至建起軍事基地。這一套操作下來,蘇聯在中東的腳跟站穩了點,形成以埃及為核心的親蘇圈子。
![]()
再看伊拉克,1958年軍官起事,結束君主統治,轉向共和,蘇聯又趕緊跟上,提供貸款和技術,幫著建水壩和工廠,穩住新政權。
1960年代,蘇聯還支持敘利亞的巴斯黨上台,給武器和顧問,推動土地改革和工業化。這些援助讓蘇聯在中東的影響一時風頭無兩,試圖建起對抗美國和北約的緩衝區。可蘇聯的策略太偏向反對君主制的勢力,總把君主制當成落後玩意兒,非得通過革命推翻。
早在1938年,蘇聯就切斷了和沙特的聯繫,導致兩國關係冷凍幾十年。沙特王室看著埃及和伊拉克的國王被攆走,心裡直打鼓,擔心自己也遭殃。蘇聯1950年代末公開支持中東共和運動,更是讓沙特警鈴大作,只能轉頭找別的靠山。
![]()
1974年6月,沙特跟美國簽了份經濟合作協議,沙特同意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美國則提供軍事裝備和安全保障。這事直接跟蘇聯的政策有關,沙特覺得美國雖然是共和製,但不會干涉他們內部事,還承諾不碰君主制。
協議後,美國賣給沙特先進戰機和導彈,搞聯合軍演。沙特靠美元結算攢下大筆錢,投到基礎設施上,比如1970年代末的石油化工廠。蘇聯的做法在中東碰壁了,親蘇集團內部矛盾一大堆,埃及1972年就把蘇聯顧問趕走,轉向美國。
1979年12月蘇聯進軍阿富汗,更是惹毛中東各國,大家聯合抵制。沙特1980年代初增產石油,油價從1985年每桶30美元跌到1986年10美元以下。
蘇聯經濟靠石油出口,收入大減,1988年財政赤字上億。蘇聯在中東的軍援沒換來長久忠誠,伊拉克1980年打伊朗時,沒完全聽蘇聯的。
蘇聯在中東的失敗,根子在於忽略君主制國家的需求,一味推激進變革,導致自己孤立。到1990年代,蘇聯解體,中東影響煙消雲散,美國成了主導。蘇聯的援助雖一時管用,但長期耗資源,向埃及砸了10多億美元軍援,1970年代就丟了影響力。
向敘利亞的援助拖到1980年代,沒擋住美國擴張。中國看著這些歷史,學聰明了。在中東外交上,中國強調互利,不插手內部事。 2010年代,中國跟沙特加強能源貿易,2016年沙特推經濟改革,中國投高鐵和港口。
2022年,中國成沙特最大石油買家,進口占沙特出口20%多。中國通過這些,提供技術援助,比如太陽能項目,避免蘇聯式的意識形態輸出。
中國還促地區穩,2023年3月幫沙特和伊朗恢復外交,降衝突風險。這顯示中國從蘇聯教訓中,抓經濟紐帶,不搞政治干預。
![]()
蘇聯在中東的投資上百億,到1991年解體時全打水漂。中國從中吸取經驗,專注能源安全和共贏,不捲入爭端。蘇聯策略太剛硬,支持推翻君主,導致沙特等遠離。沙特不續約石油美元協議的事,得從2024年6月9日說起。
那天,沙特宣布不續1974年的經濟合作協議,這協議本是50年期,到期了。協議不是嚴格要求石油只用美元賣,但沙特實際一直這麼幹。報導說沙特現在能探索其他貨幣,但美元還佔大頭。
沙特這麼做,背景是美國頁岩油革命,從2007年起,美國靠水力壓裂技術挖出大量油氣,從進口國變出口國。 2014年,美國石油產量超沙特,少靠中東油。 2015年伊朗核協議,美國態度讓沙特覺得安全被忽視。 2016年,美國法律允許911受害者告沙特,加劇緊張。
![]()
沙特開始轉向亞洲合作。 2016年“2030願景”計劃,多元化經濟,少靠石油,發展旅遊、科技、製造業,拉外資。中國作為最大石油進口國,成沙特重點。 2017年,中國和沙特簽能源協議,建煉油廠和儲備合作。
2022年,中國進口沙特油超任何國家,佔沙特出口五分之一。在貨幣上,中國推本幣用。 2023年11月,中國和沙特簽500億人民幣互換協議,支持貿易用人民幣清算。
沙特財政部長2023年1月說,對用人民幣結算石油開放。中國還投沙特基礎設施,2023年高鐵和新能源。這些源於中國能源安全考慮,避免美元體系風險。
沙特不續約,背後有中國推動。中國外交幫沙特和伊朗2023年3月恢復關係,穩地區,便於沙特試新貿易模式。中國鼓勵沙特入金磚,2024年1月沙特成成員,拓非美元渠道。這顯示中國在能源貿易的佈局,提升人民幣地位。
沙特不續約後,石油貿易格局變。 2024年下半年,有些產油國允許歐元或人民幣結算部分交易。美國調整中東政策,2024年後加強和以色列聯盟,但影響力弱。沙特通過改革,2025年非石油收入佔40%。
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快,2025年石油貿易中佔比從2023年2%升到8%。全球金融多極化,區域機制活躍,數字貨幣探索多。美國影響力減,但美元短期穩。沙特王室繼續管,通過和中國合作增強韌性。
蘇聯在中東的失誤,讓中國明白不能重蹈覆轍。蘇聯一味推意識形態,忽略本地需求,結果自食苦果。中國則低調務實,抓經濟合作,不惹是非。沙特不續約這事,看似美元體系鬆動,其實是中國長期佈局的結果。中國不急不躁,步步為營,推動多幣結算,避免單一依賴。
蘇聯當年太激進,花大錢換來一堆麻煩,中國學乖了,專注互惠,避免陷阱。沙特轉向多元合作,中國正好補位,提供技術和市場。未來全球能源貿易,肯定更分散,中國這步棋,走得穩當。歷史教訓擺在那,中國不犯傻,沙特這事背後,是中國長遠眼光在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