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走後1個月,翁帆搬離別墅,穿帆布鞋吃食堂,帶走34箱東西

楊振寧走後,很多人都在猜,他給翁帆留了什麼。

從翁帆的現狀來看,她是真不在乎物質財富。

楊老走後一個月,她搬離了清華園別墅,有學生看到,她穿著一雙洗得發白的帆布鞋,獨自推著行李箱,走進了教授公寓。

她離開得如此安靜,不驚動任何人,就像一片銀杏葉飄落在草坪上,帶走的只是34箱東西。

那裡面裝的也不是古董,而是珍貴的手稿。

有人不解,她為什麼要搬?

要知道,憑楊振寧對大學做的貢獻,翁帆就算一直住在別墅,也沒人會說什麼。

但翁帆的回答很簡單,她認為,別墅離圖書館太遠了。

翁帆現在有個任務,她要整理先生的手稿,這是一個繁重的工作,她需要靜心。

別墅很好,但她上課來回不方便。

新搬的公寓不大,小到只放得下一張書桌,兩個書架,還有那三十四箱沉甸甸的紙箱。

有人建議她選個大點的房子,她卻搖搖頭,稱夠用就好。

有學生在食堂偶遇她,她依然很簡樸。

穿著乾淨的素衣服,她會把餐盤裡的每一粒米飯都吃乾淨,這個習慣,是跟著楊老養成的。

曾有學生好奇:“翁老師,您就吃這些嗎?”

她笑了笑:“菜實惠,味道又好,吃習慣了。”

翁帆真不是奢侈的人,以她的實力,完全可以買更好的衣服。

但她每次露面,從沒有名牌,更不會戴珠寶首飾,總是一副乾淨的打扮,讓人看了很舒服。

還記得翁帆剛嫁給楊振寧時,很多人說她有所圖。

現在看來,她能圖什麼呢?

楊振寧的積蓄,一部分留給兒女,一部分捐給了清華園。

翁帆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用來照顧楊振寧,自己卻沒爭取什麼,依舊過著簡樸的生活。

如果說她有所得,那或許就是精神的富足吧。

在嫁給楊振寧前,翁帆的生活也有坎坷。

她第一段婚姻失敗,工作又受挫,一時心裡很迷茫,就給楊振寧寫了信。

楊振寧鼓勵她,不要忙著想掙錢,可以鑽研自己喜歡的領域,深耕下去。

翁帆聽進去了,她每次接到楊振寧電話,都能聊很長時間。

就連她的室友,都發現了異常,問她是不是戀愛了。

被這麼一問,翁帆才意識到,自己或許真心動了,也正是有這份好感,在楊振寧表白時,她才沒有抗拒。

對於楊振寧來說,他追求的肯定不是愛情,說82歲的人渴望愛情,也沒人相信啊。

他想要的是被照顧,這一點,楊振寧沒否認過,在採訪時也直言過。

不過他認為,翁帆符合自己的要求,她跟杜緻禮年輕時很像,在她身上,他也能感受到年輕時的浪漫。

或許是基於這個原因,他覺得自己跟翁帆的感情,也是羅曼蒂克。

翁帆年輕時很美啊。

有一張她跟楊振寧領結婚證的照片,那時的她,皮膚白皙,身材姣好,非常青春洋溢的樣子。

她一手牽著楊振寧,那份堅定,說明她清楚自己的選擇。

在採訪的時候,翁帆直言,她只是聽從了內心,嫁給了自己欽慕的人。

在心理學上中有個詞叫“慕強”。

翁帆對楊振寧的感情,慕強是底色。

婚後的她,完全配合著對方的節奏,她戒掉了咖啡,不再愛吃辣,習慣了早睡早起,還練起了太極。

當然,翁帆也擁有了很多,比如得到了頂級的學術資源,她可以一直深耕喜歡的建築領域,現在也是圈內重量級導師了。

翁帆不需要同情,她現在的能力,真不需要考慮錢,因為她翻譯的作品,還有學術課程,足以讓她過上很好的生活。

楊振寧走的時候,翁帆哭腫了眼睛,那份真情裝不出來。

餘生她選擇了簡單的生活,整理先生的遺稿,繼續自己的學術研究。

她讓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錢鍾書去世後,楊絳先生也是繼續整理丈夫的手稿,繼續寫作和翻譯作品。

有人問她為什麼不搬去更好的地方,她說:“這裡到處都是他的影子,我要是走了,就沒人陪他了。”

真正的守護,從來不需要華麗的舞台。

翁帆也是如此,她懂楊振寧,知道手稿的價值,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是先生留給這個世界的情書。

而她,是唯一能讀懂的人。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