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滿山紅葉時》導演於本正現身,與湯化達合導,曾任上影厂長


用心原創,敬請關注!

【千名老電影人尋踪(687)——於本正】

說起於本正這個名字,許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說起他作為上影厂著名導演執導的一些電影或者電視劇,則大家一定會茅塞頓開:哦,原來是他!

例如,《渡江偵察記》《難忘的戰鬥》《等到滿山紅葉時》《魂系藍天》《日出》《走出地平線》《悲情槍手》《我想有個家》《生死抉擇》《天地告白》等等,瞧瞧,許多電影是不是都屬於經典?

當然,1974年上映的《渡江偵察記》,於本正是副導演,1980年上映的《等到滿山紅葉時》,他是與湯化達合導。

於本正,1941年8月14日出生於上海,祖籍遼寧丹東。 1960年,高中畢業的他考入上海電影專科學校導演系,1963年畢業分配至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先後任場記、副導演、導演。他第一次接觸電影拍攝,是1964年參與拍攝趙明執導的電影《年青的一代》,正是通過這部電影,他才開始了解電影是如何拍攝的。後來,他一直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日前,“曉丹紅日——紀念湯曉丹導演逝世十週年”活動在上海舉行。上影厂著名導演於本正罕見的和任仲倫、宋崇、鮑芝芳、包起成、孫渝烽、張雲立等電影藝術家一起參加了嘉賓論壇。

在論壇上,於本正動情地說:“我是幸運的,在我導演生涯開始起步時就遇到了湯曉丹導演。他那種以電影為生命的執著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他為一個青年導演的成長鋪設了廣闊的自由馳騁的創作空間和環境。”他說:“在我心中,(湯曉丹)永遠是我的導師,這還不僅僅在電影導演方面。”

延伸閱讀  李坤誠離世前在病房內完成結婚儀式,林靖恩手捧鮮花親吻愛人

於本正的導演“處女作”,就是與湯曉丹、湯化達合作,以副導演身份執導的70年代初期的重拍片《渡江偵察記》。拍攝期間,他負責記錄現場拍攝進程、演員台詞、道具位置、拍攝現場把控、演員位置調度、鏡頭運用等執行導演工作。跟著老導演學習,對他以後的獨立執導幫助很大。

在於本正執導的早期電影中,娛文娛視最喜歡的是《難忘的戰鬥》《等到滿山紅葉時》。

1976年《難忘的戰鬥》由湯曉丹、天然、於本正執導,達式常、陳燁等主演。因為季節關係,湯曉丹讓於本正帶隊先把一些蘆葦場面拍下來。當時他很激動,因為那是他第一次作為導演獨立帶隊拍攝。樣片拍好後,許多人提了大量意見。湯曉丹據理力爭,保護了於本正,也保護了攝製組。

說到《等到滿山紅葉時》,電影中那優美、動聽的插曲,便會縈繞在耳際:“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紅葉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涯……”該片由湯化達、於本正執導,吳海燕、丁嘉元等主演,拍攝過程中,他和湯導都追求影片清新雅緻的風格,看了此片,一種如詩的感情、如畫的意境總能給人以美不勝收的感覺。

於本正1985年任上影厂第一創作室主任,1987年任副廠長,1989年任廠長,1994年離任後,任上海市電影局、上海電影製片廠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雖然藝術管理的行政工作繁忙,但他並沒有放下自己的老本行。

可以說,1985年上映的電影《日出》是於本正導演事業的巔峰之作。該片根據曹禺同名話劇改編,為拍好此片,他認真研讀了幾乎所能看到的與《日出》有關的資料,還實地訪問,接觸了大量過去的從業人員。正因為他的精益求精,所以該片既遵從原作,又很好地將舊上海各色人等運用電影化手法表現了出來。該片獲獎眾多,如1985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第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最佳女配角等。

2000年上映的《生死抉擇》,也是於本正的電影代表作。他希望這部電影要更加多元化、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更有思想深度。為了拍好此片,他對演員進行精心挑選,如在選擇男主角李高成時,他先是打電話給著名演員王慶祥,然後親自到青島找到在這裡拍片的他。王慶祥後來說:“於本正是原上影厂的廠長,又是著名導演,能這樣放下身架專門來找我,真的很感動。”

於本正多才多藝,他既執導了大量影片,也主演、參演過《一片心》《圍城》等影視劇,既是電影《405謀殺案》《不平靜的旅程》的編劇,也是《激情警探》《六指琴魔》《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畫魂》《火燒紅蓮寺》等的製片人。

如今,於本正導演已經81歲了。雖然遠離了拍攝一線,但他依舊關心影視事業。對於年輕人,他曾寄語:“從自己幾十年經歷來說,只有先熱愛,才能幹得好。”

延伸閱讀  劉德華的大姐,因“嗜賭成性”淪落住貧民窟,劉德華對她不聞不問

祝於本正藝術家安康幸福!

【各位親愛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娛文娛視”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我們曾經的美好時光!歡迎關注!歡迎留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感謝!)】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