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11月20日消息 證券業重大重組再添一例,中金公司(601995.sh;03908.hk)宣布吸收合併東興證券(601198.sh)、信達證券(601059.sh)。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三家券商均來自“匯金系”。以三季報數據簡單相加,三家券商合併後,資產總額將達萬億元,這意味着繼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國泰海通(601211.sh;02611.hk)、華泰證券(601688.sh;06886.hk)之後,第四家萬億級別的券商將要誕生。
今日證券板塊集體高開,首創證券(601136.sh)高開超8%。截至午間收盤,東方證券(600958.sh)、中國銀河(601881.sh;06881.hk)、中信建投(601066.sh)、中信證券等個股上漲。
資料圖
“匯金系”券商整合開啟
中金公司擬吸並兩家券商
11月19日晚,中金公司、東興證券、信達證券同步發布《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三家公司正在籌劃由中金公司通過向東興證券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向信達證券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東興證券、信達證券。
上述三家券商均公告稱,鑒於上述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a股股票將於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開市時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5個交易日。
近年來,券商行業掀起併購浪潮。目前“國泰君安+海通”合併為國泰海通,“國聯+民生”合併為國聯民生(601456.sh;1456.hk),“浙商+國都”“西部+國融”均已塵埃落定。
近兩年,因為同屬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中金公司和中國銀河屢屢傳出合併消息;今年2月,兩家券商均進行否認。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金、東興、信達三家券商均屬於“匯金系”,實控人均為中央匯金。其中,中央匯金直接持有中金公司40.11%股份,為其控股股東。通過中國信達、東方資產兩大amc(資產管理公司),中央匯金間接持有信達證券78.67%股份和東興證券45%股份。
今年2月,財政部將所持中國信達、中國東方股權全部劃轉至中央匯金,“匯金系”券商版圖迎來擴容,也為此次整合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中央匯金直接或間接控股八家券商,除了上述三家券商,還包括中國銀河(601881.sh)、申萬宏源(000166.sz)、中信建投(601066.sh)、光大證券(601788.sh)和長城國瑞證券。
中金公司:實現客戶資源整合
鞏固頭部優勢
從資產規模來看,本次重組將催生一家萬億級券商。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中金公司總資產7649.41億元,東興證券、信達證券總資產分別為1163.91億元、1282.51億元,三者合併後資產總規模將達10095.82億元,位列中信證券、國泰海通、華泰證券後的第四位。
從業務層面看,中金公司成立於1995年,為頭部券商,投行業務優勢明顯,在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國際化業務等領域均有多年積累。2025年前三季度,受到年內股票市場活躍等因素影響,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長,中金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7.6億元,同比增長54%;歸母凈利潤為65.7億元,同比增長130%。
東興證券成立於2008年5月,業務涵蓋財富管理、投資交易、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期貨等。2025年前三季度,東興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6.1億元,歸母凈利潤16.0億元,同比增長70%。截至2025年9月末,歸母凈資產為296億元。
信達證券成立於2007年9月,在破產重整等特殊資產投行領域優勢突出。2025年前三季度,信達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30.2億元,同比增長28%;歸母凈利潤 13.5億元,同比增長53%。截至2025年9月末,歸母凈資產為264億元。
中金公司表示,公司的業務優勢和特色與另兩家證券公司形成天然互補。東興證券和信達證券在網絡、客戶及資本金資源的積累將與中金公司的綜合投行、財富管理等專業能力發揮互補優勢,有助於合併後中金公司加強客戶資源的綜合服務轉化。此外,換股後藉助兩家資管公司股東在不良資產處置領域的專業能力,中金公司可進一步深化債務重組等方面的服務能力。
中金公司表示,合併後將提升資本實力,實現客戶資源整合,在證券行業競爭格局中進一步鞏固頭部優勢,迎來“規模效應+業務協同”的多重業績增長動力。
紅星新聞記者 蔣紫雯
編輯 陶玥陽
審核 何先菊